科研信息

聚焦 “三教” 改革,共探中职语文教学新路径——我校中职语文 “教师、教材、教法” 教学研讨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24    信息来源:语文组    作者:闫婉欣、刘冰心     浏览次数:60

初夏时节,万物蓬勃生长。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为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路径,2025年5月22日,一场以“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为主题的中职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克乐、党总支副书记蒋莉、综合科长何世琼以及凉山州中等职业学院语文教师等众多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我校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课例呈现展风采

活动伊始,课堂展示环节成为了本次研讨的一大亮点。两位来自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苏思敏、林竞攸分别带来了极具创新的课程,为与会者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教学课例。

苏老师带来的《我与地坛》《合欢树》对照联读,以“何物最相思,何情最动人”为线索展开教学。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探寻两篇文章中围绕“我”和母亲所描写的事物,挖掘其中寄托的相思;再通过品味细腻的语言,剖析母亲形象,感受母爱的深沉动人;进而点明母爱主题,最后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和所学专业,思考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拓展生命的宽度,让课堂不仅停留在文本解读,更延伸至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图片1.png

林老师执教的《登高》《声声慢》联读教学,紧扣“千古秋情别样愁”主题,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以“因声求气”之法捕捉两首诗的诗眼,把握其感情基调;继而带领学生梳理诗词中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开展“缘景明情”的探究,深入解读诗词营造的意境;最后结合杜甫、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体悟两位诗人笔下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课程结尾,林老师进一步拓展延伸,引入其他爱国诗人作品,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的爱国精神内涵,实现古今情感的共鸣与升华。

图片2.png

 

二、讲座分享传智慧

下午,由成都市中和职中语文组高级教师周陈凤老师带来了一场契合主题的专题讲座。周老师首先对新版统编中职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剖析,围绕教材的人文主题分布、学习任务群分布、单元结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接着,周老师对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她指出新课标在学习要求、教学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都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但周老师也提到无论课标与教材如何改变,关键的是教师,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创造性使用教材,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育人目标。此外,周老师还针对对口升学的考察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考试大纲、命题趋势到备考策略,为在场的语文老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助力老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应对升学考试。

图片3.png

 

三、交流探讨启新程

独行快,众行远。活动最后,交流探讨环节环节掀起思维碰撞。参会教师围绕课例展示与讲座内容,聚焦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既对两位教师新颖的联读形式、有效的课堂互动等亮点与创新之处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展开了深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为破解中职语文教学难点、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了多元思路。

 图片4.png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此次“教师、教材、教法”教学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中职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对推动中职语文 “三教”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参与研讨的教师们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融入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语文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