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

数字赋能语文课堂 助推教学高质量发展——职教高考背景下数据赋能学科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30    信息来源:语文组    作者:陈博宇     浏览次数:244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教学,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4月28日在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顺利开展“数据赋能学科教研,共创职教高考新篇章”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的学术指导以及醍摩豆智慧教育研究院的协办支持。内容形式多样,既有重量级的专家报告、圆桌论坛,还有主会场和分学科的课堂展示与交流。上午来自各区(市)县职教教研员、成都市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齐聚一堂,与线上教育同行共同探讨数字化工具在学科教研中的运用与实践,旨在深入研究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图片1.png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通过以课为例,展示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把数字技术作为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提质增效的有效抓手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语文学科分会场——精彩的课堂观摩在凌云楼二楼第九会议室展开

图片2.png

授课内容:《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授课教师:徐妍秘(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

教学目标:了解科普作品的写作方式,体会文章准确严谨、朴素自然的语言特点。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以及科研人员为人类共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情怀。

老师的展示课构思精巧,课前导入借由听力测试,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简洁高效引入课堂主题。课中通过问卷星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生成词云,评价各小组所绘时间线。整堂课脉络清晰,学生参与度高,感染力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味浓厚。学生对科普作品的写作方式和准确严谨的语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时间线的绘制,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精神、担当精神,加深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用信息技术来助力课堂生成,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注重方法引领。

图片3.png


授课内容:《荷花淀》

授课教师:杨一(成都市温江燎原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目标:梳理故事情节,领略小说意境美、人情美。激发爱国热忱感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师的课堂层次分明,通过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捕捉人物、环境等细节,鉴赏诗情画意的环境美课中小组合作环节,因情入境,依据文本中的场景描写设计海报,使得文字具象化。老师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组织生生互评,多元思考,将小组作品上传至云平台,确保评价的有效性。本节课不仅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数字技术实时监控学生得分情况,评价量表则直观体现学生的习得体会,体现“教、学、评”一体。

图片4.png


本次教研活动借助“醍摩豆”苏格拉底AI智慧平台,观摩老师们可直接多维度观察课堂情况,以图文、录音等方式记录观察重点内容,打破传统载体限制,便于老师们交流学习。学员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点评,再随机抽取进行现场交流,授课教师也能通过系统中的评价数据提升自身专业成长。

图片5.png

专家评课

活动最后由成都市教科院教研员陈莉主持点评,成都市中职语文中心组成员黄静秋总结。整个过程扎实深入,有效引导大家对示范课进行了更深层的思考。

科技赋能,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数字教育时代教师将承担更多角色,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启发者、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不断提出。于教师而言,学会利用数据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巧用善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媒介,借助智慧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即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我发展情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职教课堂逐步从“有质量”迈向“高质量”。

数据赋能助力课堂提质增效,未来的教学模式会走向“人网融合”的新样态,这是一种人机融合的新型双师模式。我们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课堂反思能力和数据解读能力,加强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与交互共享,借助信息科技引领职教课堂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