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当醉卧桃花雨,堪负人间三月天”。三月,有繁花次第开,也有新燕梁间舞;三月,有和风满上林,更有教育追梦人。2024年3月21日,在中和中学语文组教研组长伍先强老师带领下,高新区第四届“三名一特”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共赴春日盛宴。我校语文组周陈凤、付红彬、黄筠然三位老师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发展语文思维的问题设计——古诗鉴赏”这一专题展开。活动伊始,来自中和中学的梁雪莲老师带领高二学生进行了《望海潮》课例展示,利用“一字立骨”这一诗歌鉴赏手法展开了三个学习任务。首先通过“寻立骨之字”,让学生在诵读完《望海潮》全词后,提出问题:词作中哪个字能统率主题,结构文章,总结全文,表情达意?引导学生找到“夸”和“好景”两个关键词,思考二者的关系,并进一步对“立骨之字”进行品析,让学生概括出画面,并结合具体内容和写作背景,思考为何柳永在词中极力“夸”赞杭州的“好景”,采用了哪些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通过迁移练习再次加深对该方法的练习。三个任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可谓精彩纷呈。
何锋老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做了《古代诗歌比较鉴赏之情感类主观题突破》主题分享,依托近四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对高考诗歌命题的趋势进行了探索。他首先分析了2022年高考诗歌真题,明确了考试方向,强调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在回顾了高考考点之后,整理出诗歌比较鉴赏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思路,剖析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随后,通过对宋词《忆王孙·春词》和唐诗《清明》进行情感对比分析,探寻答题规律,由此归纳出情感比较鉴赏题的答题应注意“先求同再存异”,多角度分析。
王昆老师做了《辜负胸中十万诗,百无聊赖以诗鸣——“症候解读思维”教学<临安春雨初霁>》主题分享,指出“症候阅读思维”就是要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抓住欠缺、空白和沉默的部分,把它们和明确的论述结合起来进行文本解读的方法。在发展“症候阅读思维”的教学问题设计上,他以陆游的诗《临安春雨初霁》为例,展示了发现“症候”—— 理解“症候”—— 鉴赏“症候”的基本思路。
最后,本次研修活动的主持人伍先强老师做了交流总结,指出对语文思维内涵的解读是近期语文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分析了“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的关系后,指出“语文思维”涵盖了语文品质、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思维方法、语文思维形态等方面。语文教学要注意语文思维的发展,尤其要注意教给学生语文方面的思维规则和思维方式。他选取了“症候阅读法”这一语文思维方法来分析《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两篇文章中的“矛盾之处”,探究了制造这些矛盾的差异处、空白处。再次强调“症候阅读法”是在教会学生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做他已经会做的事情,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人勤春来早,奋斗启新程。乘着本次“三名一特”工作室研修活动的春风,我校三位老师明确了语文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将立足中职语文实际,跟随春天的脚步,朝着同一个目标砥砺奋进,走向中和职中科研更有实效、教育更实绩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