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

26


2022.05

紧贴时代,共研共思——语文组教研特写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易经·系辞》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教材对于培养国家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片1.png

本月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由四川省教科院组织的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本次培训不仅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需要。培训明确教师应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尽快转变教学内容引导教师细化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拥有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图片2.png

这是一场以理念为引领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教师去思考: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教学设计应聚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将立德树人目标内容具体化、特色化、实践化,并转化为具体品格和能力要求,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图片3.png

实现“教课文”转向“教语文”,做学教合一,定位教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明确内容及其组织逻辑,确保教材的育人价值能够得到落实

图片4.png

确立科学、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思考价值的问题、用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的问题引领学生进入相应的任务学习制定指向学习结果质量的评价标准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思维过程、语言表达能力上适时点拨、激励、感化、引导,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度的达成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专题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生活性的统一,征途漫漫,共研共思,语文组全体教师携手并进,紧贴时代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笃行不殆。

24


2022.04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的河——记语文组教师的专业发展三阶段

语文学习最终要指向的是生活,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对于语文课程而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课堂设计应具备高度、广度、深度才能做到对学生思维进行高效训练

图片1.png

(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


罗晓华督导在评课中提到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浪漫-精确-综合”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我们的学生并不是脑袋空空地坐在教室里,他们的大脑中有许多碎片化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学生,带领他们充分遐想,将所要学的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任意关联,并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图片2.png

经典短篇阅读摘录

图片3.png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问与答


精确期是专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立足文本,精确训练。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教师以替换言语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替换标题,训练了学生分析鉴赏的能力;替换段落顺序,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借助句子分类,把握了文章说明方法,使学生发现内在的逻辑关系

图片5.png

图片6.png

“教师要胸中有丘壑,贴着言语形式去做种种替换,才能造就有思维深度的课堂。”“综合”正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关联学生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从中受到启迪,又能将从课文中所学迁移到生活中,这样的学习将是更有价值的学习。与生命发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作品|扇面画,实物演讲-感受古人雅趣,体味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