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易经·系辞》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教材对于培养国家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月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由四川省教科院组织的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培训。本次培训不仅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需要。培训明确教师应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尽快转变教学内容,引导教师细化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拥有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这是一场以理念为引领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教师去思考: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教学设计应聚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将立德树人目标内容具体化、特色化、实践化,并转化为具体品格和能力要求,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将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实现“教课文”转向“教语文”,做学教合一,定位教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明确内容及其组织逻辑,确保教材的育人价值能够得到落实。
确立科学、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用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用引发学生深度思维的问题引领学生进入相应的任务学习;制定指向学习结果质量的评价标准,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思维过程、语言表达能力上,适时点拨、激励、感化、引导,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度的达成;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专题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生活性的统一,征途漫漫,共研共思,语文组全体教师携手并进,紧贴时代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笃行不殆。